PICTURE

MOVIE

READ

張開大口,我開始一趟穿梭「現實與幻想」之間的旅程....


圖片來源

由小至大,與牙醫周旋雖不致有上百回合,倒也有半百回合。牙齒體質不好的我,曾被牙醫形容為「豆腐牙」意指「一磨就碎」。傳統的常識告訴我們「多喝牛奶」會讓骨骼與牙齒強壯,然隨時間推移,後世也出現「牛奶有害人體」另派說法,所有數據與例證,言之鑿鑿,人心開始無所適從;一如「宗教各大門派」最後只能「信者恆信」誰也不知誰才比較真,比較有道理。話說回來,書寫此篇,當然不是為了探討「吃啥才有益牙齒」。



40分鐘的療牙過程,今天進行的是「抽神經」之後的「填補工程」。

說起來,光「抽神經」三字,想來就使人感到玄妙無比。「神經」乃用來感知且即為重要之物,但,人類就這麼天才,因有神經,所以會感覺痛,而為了不痛,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拔除神經!「永絕後患」這概念,不過確實必須透過「丟失最重要的東西」以便製造一種「無病」狀態,或者可以說成為「和平的假相」。也可以比擬為前往地府之前,喝下那碗「孟婆湯」以便消除人世一切記憶。當「本質」不再是「本質」,徒留空殼,又與缺失靈魂的殭屍,有何差異。

治療時,我一邊想著這些事,一邊把思考的焦距擺放在「杜絕,切除,隔離,殺死」這些字眼上,而後再將其套用於其他事物,當然亦一邊忙著出演內心戲,不由自主為身體少掉一些「神經」而感到一抹哀傷。斷然是想得太多了,但人躺那裡一動也不能動,你說又能幹嘛?或許,你會建議「乾脆睡一場覺!」是的,當然!有何不可。只不過偏偏我的腦子,挺喜愛自虐的「想東想西」。

不算短的治療時間,始終張開的口,讓雙唇自然而然感到乾裂,側掛在口腔邊緣的吸管,發出簌簌聲不停地吸著口中口水、牙齒灰燼、填補的掉落碎片,漸漸口腔四周麻木又或正抽筋,到最後連自己也辨識不清,唯一清楚的知道的,便是「把嘴巴張開」。想來也真不自然,有誰能把嘴巴開成一個O字型超過30分鐘,而不感覺疲憊?我在想,以提供口交服務為號召的妓女,會不會覺得比較習慣?

事實上「神經」已經在上一回合的治療裡抽除了,今日只是確認「抽得夠不夠乾淨」並且把空洞填補起來!過程中,醫師拿著不知名的東西,往蛀牙的洞裡外抽送,間歇在一些時刻,說出使病人心安的詢問與貼心提醒,例如「等一下會感覺有點酸酸的喔」「有點震動感,不會痛喔,不必害怕」「可能會覺得有點脹脹的」...等等,我一下子腦子故意想歪了,墜入幻想中以求得一些樂趣,一下子腦子又跳回現實,想著何以這些形容詞與詢問時機都如此到位?是不是牙醫在治療前,必須先做好「活體實驗」藉以記錄每一階段的感受,以提供醫師套用到實際病人身上;這讓我想起,公司在幫客人做臉部保養或身體紓壓時,自己也會先試過的意思是一樣的,因為這樣你才知道「實際感受」例如:美容師會告訴消費者「這個動作會有點痛」「這個動作會讓你想上廁所」「這個動作很舒服呦」之類的。

40分鐘的療程(或許也可以視作旅程)
遂在時而閉起雙目,時而睜開的過程中,穿梭於幻想與現實之間。

幻想中出現打在軟土上的木樁(對照著抽送拔除神經的根管)
幻想中也出現沙漠(對照深達喉嚨深處倍感乾涸脫水的口腔)
幻想中也演出身體被塞進太空梭裡發射到外太空的戲碼(對照固定在診療椅上無法動彈的感受)


你問我,享受這趟旅程嗎?
這麼說好了.....凡所有「旅行之後」事情再也不會一樣,或許是個答案。

0 意見

張貼留言

OLD LOOK © 2009. design by : Yanku Template | Sponsored by : Tutorial87 / Commentcute / Blogger Templates